由于經絲相互之間的收縮不勻,經軸中的經絲會形成排列混亂,織軸特別是外層經絲會嵌人內層,嚴重時使經軸上的絲層裂開,兩個邊側會變得凸出,這就是常說的裂軸。它多發生在織軸的兩個邊側,中問部位較少,一般在上機幾天后才開始發生。發生裂軸的品種主要是滌綸FDY,尤其是大有光絲,滌綸DTY極少發生,而錦綸長絲則沒有此種現象??椵S一發生裂軸,就會形成嚴重的經柳、寬急經等病疵,因此是最嚴重的半制品質量事故之一,極大地影響工廠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,嚴重時只能采取剪軸,有條件的廠家進行倒軸后可重新上機,也有不少廠家直接將織軸報廢。
一、織軸廠家形成原因
產生裂軸的主要原因在于經絲相互之間的收縮不勻。從織軸徑向來看,內層經絲由于緊貼織軸芯管,收縮受到制約;但越到外層,這種束縛就越小。另一方面,經絲上漿后雖然一般均安排放縮時問,但回縮不充分.而且在濕度相對較大的織造車間,漿膜吸濕后對絲條的固著作用減弱,應力得到釋放.外層經絲先于內層經絲吸濕,且經軸中間的吸濕大于兩邊.造成中問經絲的回縮高于兩邊,故兩個邊側會變得凸出。隨著這種收縮誤差的積累.最終造成兩邊部位裂軸。如果軸中間某個部位有應力集中處(如成形或張力變異),則也可隨著收縮誤差的積累而發生中間裂軸。
二、織軸廠家消除辦法
(1)強化各道工序單絲張力的均勻性和漿絲、并軸時經絲各分軸經絲張力的均勻性。只有織軸上單絲張力均勻,才能使絲線內部應力趨于一致,回縮也趨于一致,因此必須加強各生產工序張力系統的控制。
(2)選用吸濕性小的漿料。需要與漿料廠家密切配合,特別是在梅雨季節到來之前及時調整漿料配方和工藝,也可直接選用基本不吸濕的聚醋漿料。只要漿膜吸濕性小,則絲線收縮的束縛就大,裂軸的發生率就會大大降低。
(3)增加并軸卷取的初始張力,即增大織軸小軸的卷繞硬度,其目的是盡可能減少絲線的收縮,只要織軸內層絲線卷繞硬度足夠高,其相鄰的外層絲線就很難收縮,而絲線收縮不勻率也會變得很小,產生裂軸的可能性就會大大下降。卷取時絲線初始張力可根據實際悄況在0.45 -0.55cN/dtex范圍內進行選擇。當然絲線張力不能無限加大,因為無限加大絲線張力,機械設備不能承受,而且還會增加經絲斷頭和上機織造時的退解困難。就織軸卷繞硬度而言,卷繞硬度須達到經軸硬度計85度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