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紡織織軸是指織軸在織機上織到中、小軸時,經紗局部圓周面(軸向寬度約10mm)出現了松軟部位或裂縫內部,以致無法繼續織造的織軸。
二、勒紗軸產生的原因:
由于織軸上的經紗是相互平行的,卷繞為純圓周卷繞,各卷繞平面是平行于織軸盤片平面的,當內部的經紗沿軸向卷繞密度(體積密度)不一或軟硬程度不一時,在外部經紗的強大壓力下,內部經紗卷繞松軟的地方就比卷繞堅硬的地方收縮量就很大,以致形成明顯的陷落或塌陷現象,甚至在塌陷部位或陷進結合部或陷進裂縫中,就形成了勒紗軸。
一般情況能看到勒紗部位與兩側紗面高度不一,織軸卷繞直徑越大,外部經紗對內部經紗的壓力越大,越易產生勒紗疵軸。
此外,經紗卷繞密度過小,織軸過于松軟或沿軸向局部經紗回潮率過大而使卷繞密度不一,易形成勒紗軸。
三、預防措施
減少勒紗軸應從減少造成織軸卷繞密度差異或過于松軟有因素著手,具體措施如下:
(1)排紗均勻,邊部不得太稀或不到織軸盤片。
(2)適當增加織軸繞紗張力和壓紗輥壓力,且壓紗輥壓紗到邊。
(3)織軸了機布到織軸盤片。
(4)上軸后卷繞1.5-2m后即將紗片搖到邊,壓紗輥及時加壓。
(5)斷頭擁紗及時處理。
(6)織軸卷繞無級變速機構出問題后及時修復,消滅松軟軸。
(7)經紗片左中右上漿率、回潮率盡可能一致。
(8)上軸前逐只檢查織軸盤片,不得有歪斜現象。
(9)漿槽、烘筒回絲及時處理,保持通道清潔,確保上漿回潮均勻。